9月14日,九三学社中央关于表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征文的决定,由九三学社郑大委员会科技学院支社报送的征文获得二等奖。据悉,河南省获二等奖文章唯此一篇。
文章作者是九三学社全国楷模、新京葡萄官网入口创办人、学校董事长刘文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结合自己含辛茹苦从事教育63年和带领团队兴办民办教育33年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形成了《一颗红心向党办大学》。文章回顾了刘老从事教育一辈子的向党爱教情结。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就是能够团结和带领象我们九三学社这样一群人创新和变革,带领全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听党话、跟党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践行九三科学民主之精神是吾辈更应努力方向。九三加油,九三奋进。
文章已经全文由《河南九三》社汛2021年第2期同步刊载,以下为原文,先睹为快。(九三学社支社供稿)
关于表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征文的决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今年2月以来,社中央面向全社开展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
征文活动得到社各级组织和广大社员的积极响应和踊跃参与,至征文截止日,共收到各类征文作品260篇。征文活动评审委员会经两次网络评审,按综合评分由高到低的原则选取前100名,决定予以表彰。其中,一等奖15名,二等奖25名,三等奖60名(见附件)。
获奖名单已经社中央领导批准,现予以公布。
附件: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文活动获奖名单
2021年9月14日
九三学社中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文活动获奖名单
排名 |
征文作品 |
作者 |
一 等 奖 |
1 |
从历史走来 与时代共振——从九三学社北京市分社成立看首都统一战线发展 |
程 恳 |
2 |
作为九三学社社员,他们为何高龄入党? |
门国锋 |
3 |
给妈妈的第99封信 |
徐冬梅 |
4 |
李大钊是许德珩的重要导师——谨以此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
米 鹏 |
5 |
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九三学社天津市委员会帮扶旺苍县教育纪实 |
薛仲文 |
6 |
肝胆相照寄深情,携手合作再前进——九三学社领导人与中共领导人的亲密交往及启示 |
周树彪等 |
7 |
一生慕光,求知求真——怀念我的爷爷严济慈 |
严慧英 |
8 |
叩“民主”“科学”之端而执“爱国”之中——九三学社“爱国 民主 科学”宗旨的发展与意义 |
朱起赟 |
9 |
海上惊噩耗,忠魂归祖国——记祖父冯玉祥将军回国参加新政协会议 |
冯丹龙 |
10 |
深刻理解百年奋斗成功的内在机理 汇聚在中共的旗帜下同心同向同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启示 |
李桂珍 |
11 |
当我热爱着您的热爱——致敬我的老师严济慈先生 |
杨 佳 |
12 |
回顾发展历史 传承先辈精神 更好建设新时代参政党省级组织 |
庞 达 |
13 |
毛泽东主席与九三学社——回顾百年中共党史 追忆九三学社先贤 |
方 炎 |
14 |
中共百年统战智慧掠影 |
傅 琼 |
15 |
忆任全国人大代表那些难忘的事 |
汪惠芳 |
二 等 奖 |
1 |
方寸之间体悟人间正道 |
李 芳 |
2 |
高举民主科学旗帜 追逐蓝色海洋梦想 携手共进新时代 |
乔 钢 |
3 |
从新民学会出发,百年携手同行——“新民学会建党先声”中的九三学社创始人身影 |
张书乐 |
4 |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视角下的新型政党制度 |
张 伟 |
5 |
一颗红心向党办大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
刘文魁 |
6 |
漫漫扶贫路 浓浓菊花香——记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副主委、南京农业大学校长陈发棣团队的扶贫故事 |
文秀兰 |
7 |
金昌挂职 一段难忘的记忆——党外干部挂职锻炼与金昌市委市政府领导合作共事的记忆 |
鲍吉龙 |
8 |
不忘初心巾帼志 真情浇注幸福花——我的驻村帮扶工作经历及感悟 |
刘 香 |
9 |
九三先贤——王卓然先生在抗战时期与中国共产党的交往与合作 |
王立伟 |
10 |
从中共百年党史的“变”与“不变”中坚定信心、汲取力量 |
赵 静 |
11 |
筚路蓝缕帮扶路,砥砺前行铸新篇——浅谈九三学社中央帮扶威宁的成功经验 |
卢 柳 |
12 |
从一份入社时的自传,透出许继曾教授向往革命的人生轨迹 |
张俊杰 |
13 |
摆渡人 |
李 夏 |
14 |
我们家的“统一战线” |
张 睿 |
15 |
倾情倾力真帮扶 真招实招出实效——回望九三学社中央定点帮扶威宁二三事 |
谢文飞 |
16 |
同庆建党百年华诞 共促江河永葆生机 |
刘凤霞 |
17 |
风雨如磬安如山 延安可望在天涯——对百年党史的点滴感想 |
刘秀荣 |
18 |
写给党的一封信 |
王雪松 |
19 |
民主斗士,厚重人生——一代爱党爱国的社科大师王造时 |
孙 强 |
20 |
同心往事——薛愚与中国共产党人的交往故事 |
孔瑶竹 |
21 |
感悟百年青春信仰 共赴星辰大海征途 |
陈香冠 |
22 |
从历史中汲取“九三力量”——论九三学社历史上四个鲜明的“坚定” |
姚巧玲 |
23 |
刘岱峰与黄汲清的一段往事 |
赵 瑞 |
24 |
任重能背,道远不退——记黎锦熙 |
李 媛 |
25 |
沂蒙之光照耀初心之路 |
高富军 |
三 等 奖 |
1 |
聆听《湘江评论》创刊宣言百年回响 |
周 游 |
2 |
永远跟党走 |
谢 庄 |
3 |
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历史脉络探析 |
卞建宁 |
4 |
时光不负报国人,杏林处处留芳华——纪念尊敬的长辈计苏华 |
李雪松 |
5 |
革命老区里长出来的“科技梦” |
杨胜锋 |
6 |
讴歌中国人民抗战的红色翻译家——原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孙承佩 |
魏会东 |
7 |
浅论九三学社接受中共政治领导与中共亲密合作的历史必然性 |
陈振锋 |
8 |
初大告向前向上的一生 |
张大英 |
9 |
从党史社史中汲取合作初心伟力 |
李云才 |
10 |
顾执中与其参加的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 |
张越群 张晓鹏 |
11 |
弘扬“红船精神” 引领九三发展 |
雷红艳 |
12 |
重温百年荣光,不忘合作初心 |
饶颖芝 |
13 |
火炬引领十七年统计路——记历任中共领导指导我在海曙统计工作中历炼成长 |
王 数 |
14 |
同心同向让绿水青山赋能乡村振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
尚光一 |
15 |
试论九三学社的初心 |
张为江 |
16 |
信仰的传承 |
陆标等 |
17 |
党在我心中 |
石艳红 |
18 |
追忆光辉历史 牢记初心使命——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历程回顾与思考 |
曾延兵 |
19 |
移民点的欢歌 |
李艳艳 |
20 |
无言的传承 |
徐丽琴 |
21 |
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共进的百年历程 |
邵登魁 |
22 |
青春心向党 奋进新时代 |
李 晶 |
23 |
九三人与中共的百年渊源 |
林修凤 |
24 |
不变的画像 |
王继承 |
25 |
投身科研结硕果 心系教学育桃李 |
双少敏 |
26 |
百年回望井冈山 |
李 洁 |
27 |
百年回首觅初心 家国情怀砥砺行——致一名共产党员的信 |
陈建安 |
28 |
映山红——一位老红军的回归之路略记 |
郭婷婷 |
29 |
黄汲清院士从入社到入党的立言之道 |
郭友钊 |
30 |
饮水思源念党恩 同心共筑中国梦 |
夏云兴 |
31 |
初心 |
付品晶 |
32 |
红色微游感悟深 |
朱少伟 |
33 |
党史与家史的历史传承 |
刘红卫 |
34 |
奋斗百年路 开启新征程 |
辛 欣 |
35 |
百年征程中国梦 矢志前行九三人 |
姚小娟 |
36 |
高山安可仰 |
刘永艳 |
37 |
参政使命勇担当 建党百年谱新章 |
王路娟 |
38 |
百年丰功伟绩 携手光辉历程 |
肖海红 |
39 |
不忘来时路,永远跟党走 |
杨 善 |
40 |
我的父亲 |
熊红卫 |
41 |
百年风雨执着坚守 乘风破浪携手前行 |
石 晶 李晓东 |
42 |
慎终追远 坚定信仰 砥砺奋进 |
王浩波 |
43 |
百年富强路,藏在普通人的悲欢里 |
张楠之 |
44 |
唱支赞歌给党听 |
陆 萍 |
45 |
从地方实践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 |
黄秀姐 |
46 |
坚定新时代多党合作制度自信 |
杨 浩 |
47 |
我和树苗一起成长 |
马永祥 |
48 |
我的成长,见证党的风华 |
宋志军 |
49 |
百年逐梦接力复兴征程 荣辱与共坚守合作初心——致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青春礼赞 |
张 伟 |
50 |
论新型政党制度之“新”——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 |
王颖卓 |
51 |
学党史,悟思想,坚守初心奋进新时代 |
卢全喜 |
52 |
荣辱与共经风雨,肝胆相照见彩虹 |
王冠华 |
53 |
导航 |
王红漫 |
54 |
我眼中的外祖父 |
霍伟妮 |
55 |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百年领航荣耀之征 |
肖世勇 |
56 |
为了心中的那面旗 |
刘 瑞 |
57 |
凝聚九三力量 贡献九三智慧——九三学社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中做出的重大科技贡献回顾 |
郝建林 |
58 |
铭记前辈党志 传承红色基因 |
戚晓雪 |
59 |
八路军就住在我家——学习百年党史,讲述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
刘月芬 |
60 |
学党史守合作初心,自觉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 |
李启云 |
一颗红心向党办大学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新京葡萄官网入口 刘文魁)
刘文魁,男,汉族,1938年出生,九三学社社员,教授,新京葡萄官网入口创办人。1988年办学,历任新京葡萄官网入口院长、董事长。现任学校董事长。曾担任郑州市金水区第四届政协副主席、郑州市二七区政协常委、九三学社河南省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河南省高校设置委员会委员。先后荣获“世纪英才”“中国杰出民办教育家”“中国民办教育风云人物”“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个人”“中国教育创新先进个人”“九三学社楷模”等荣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作为一名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竭力教育事业63年和举办民办高等教育33年的我,很有必要写点东西,回顾一下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63年来的教育情结,以此回馈给伟大的、正确的、光荣的中国共产党。
1938年5月,我出生于河南省周口市一个贫困家庭。由于付不起学堂费用,上学成了我无法企及的梦想,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关怀下,我读完了小学、中学,1958年,我以优异的成绩从河南省第一技工学校(后更名为河南职业教育学院,现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并留校任教。从此,我这一生就奉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
20世纪70年代,经学校推荐,我被借调到郑州市科委工作,随后被选调为华罗庚推广优选法与统筹法小分队。华老是我国最早把数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并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在跟随华老的7年中,我走遍了祖国大江南北,也目睹了教育的落后,所见所闻给我心灵强烈的震撼。也正是7年间华老对我的言传身教,以及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执着的精神追求、高尚的人格魅力,都深深影响了我。在先生的帮助下,我潜心研究数学,主编出版了《优选法成果应用》《机械加工》等著作。我回到学校工作以后,历年都被评为优秀教师,我所带的班级年年被评为优秀班集体。1985年,我对九三学社普及国民教育的政纲深感崇敬,便加入了九三学社。而后我筹办学校不断发展壮大,受到从中央到地方的赞誉,这些都与跟随华老7年的那段经历分不开。
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鼓励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发展教育贡献力量。作为国家教育的补充,在条件许可的时候,社会力量也可以办学,这无疑给民办教育的恢复发展带来了春风,为我后来办学埋下了种子。
1988年年初,我参加了九三学社郑州市委组织的赴新加坡考察团。新加坡不仅自然环境保护良好,风光旖旎,其国民素质之高,经济之发达,也令考察团佩服。据随行的讲解员介绍,新加坡被誉为亚洲经济四小龙之一,根本原因是注重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新加坡高等教育是1965年独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最初的教育没有统一的学制,教学质量也参差不齐。20多年的时间,教育规模、教育普及率都有了极大地提高。新加坡政府为了解决殖民地时期遗留的诸多教育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根据国情制定了高等教育发展方针,并且提倡精英教育培养模式。1984年,新加坡政府在《新加坡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国际性和创造性的时代新型人才”。短暂的考察,使我对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关系,有了深深地了解。
短暂的考察很快结束,我没有留恋新加坡的风光,而是更加欣赏高素质的市民享受的高等教育,他们60%的适龄青年都接受了高等教育。而我国大学生则被称为天之骄子,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入学率不及7%,这是何等的差异。少年强则国家强,教育强则民族盛。我作为一名在高校工作的教师和九三学社社员,不得不反思,新加坡教育是如何发展起来的,高等教育普及率的提高是如何实现的。新加坡的发达与中国的落后,鲜明的对比和巨大的反差,自然让我决定要为国家的高等教育事业做点什么。
自恢复高考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仅靠政府的力量,教育普及率的提高需要长时间的累积。我在考察期间,看到新加坡的私立学校作用已经凸显,这也让我想到了2000多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孔子不仅成就了七十二贤士,也成就了大教育家的基本,更开创了中国民间教育的先河。现在,正值教育改革,又有国家政策对于社会力量办学的支持,时年50的我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办一所大学,让更多的没学上的孩子们,能够步入大学的殿堂。
听说我要办学校,很多人不理解。上世纪80年代,高校教师可是个令人羡慕的职业,有编制,工资有保障,是个铁饭碗。民办学校在当时来说叫社会办学,在国外来说就是私立教育。在全民经济占主导的当时,凡是涉及“私”字的都十分敏感,更何况是教育,那可是犯了大忌。“已经天命之年,还在瞎折腾啥呢?”同事们和朋友们中不时传出这样那样的善意劝言,家人也为我这种天真想法捏了把汗。
外界的声音并没有改变我要办学的念想。1988年5月经历了艰辛的努力之后,在我50周岁之时,经郑州市教委批准,中原职业大学正式挂牌成立,我当上了学校校长。
当时的民办教育是改革开放的新生事物,没有任何成功的可供借鉴的经验,国家政策尚未明晰,一切是围绕经济体制改革放宽民营经济政策基础上的探索,民办教育何去何从,
学校下一步该如何走,是摆在我面前的难题。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就是不断根据新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变革,从而保持巨大的灵活性和蓬勃的朝气。之所以“能”,就是党坚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在邓小平“姓资姓社”判断的标准指引下,我茅塞顿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中国共产党立定的教育方针。民办教育何去何从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听党话,跟党走,一定不会错,我找到了答案,也坚定了我办学的信心。
办学说着容易,实践起来却很难。社会办学既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也没有更加鼓励支持的政策。何况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全凭热情,摸着石头过河,甚至打着各种政策的擦边球。没有资金,我找亲戚求朋友东拼西凑。没有教室,我东奔西跑,联系租房。没有学生,我骑着自行车,夜间张贴手抄招生广告,上门动员家长,让孩子去我的学校上学。没有师资,我一次次登门请求朋友、同事来学校兼职上课。办法总比困难多,当时一心鼓足干劲,要把学校办起来。终于,首批300名学生招进学校。
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河南省高校数量不足,加之高考考生数量攀升,高考录取率不足8%,使得大量高中毕业生选择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加上由于“文革”耽误高考的青年,也迫切需要获取科学知识,并通过自学考试取得高等教育文凭。1993年,全省参加自考人数超过10万人。充足的生源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学校瞄准机遇,狠抓教学质量,创造了考试通过率高出郑州市社会参考过关率50个百分点的奇迹,顿时学校声名鹊起。学校在生人数逐年递增, 1995年已经达到4000人规模,学校租赁教学点增至7个,分布在郑州市金水、邙山两区。1995年,学校正式征地建设,开启了自有校园的新征程,1996年学校更名郑州科技专修学院,1997年批准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在校生迅速突破8000人,圆了一大批有志青年的大学梦。可以说,此时的民办教育是为国家解了难,为家长排了忧,为青年成才铺了路,为教育改革创了新。
学校是育人的阵地,不仅有业务标准的要求,也有政治规格要求,党是我们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坚强后盾。学校一切工作必须围绕党的要求开展和规范,坚持党管教育,坚持提高办学人和师生党性素养,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于是,我走上了不寻常“找党”路。90年代的高校党组织一般隶属地方党委,可是像我这样一所尚未进入国民教育序列的民办高校,既没有党组织,地方党委、上级教育部门党组织也没有批准成立党组织的先例。走遍了街道办、区党委、市教育局、市党委组织部、省教委、省委高校工委,一再说情况,一再表决心,建立党组织之事一再被搁浅。
2001年学校纳入普通高校序列,更名郑州科技职业学院,势必要按照党的要求健全党的组织,在各方面协调下,2002年省委组织部批准学校建立党组织,2003年省委高校工委批准学校成立党委,成为河南省第一所党组织隶属省委高校工委的民办高校,为后来省属高校党委划归省委高校工委创下先河。2004年,在我62岁这年,我也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8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高校,更名新京葡萄官网入口。2010年,上级党委给我们选派党委书记,党在学校的力量更加壮大,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凝聚力显著增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学校党委被河南省委评为“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教务处、实践中心两个党支部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我作为一名基层共产党员、作为一名高校举办者,初心和使命始终与党一致,殚精竭虑为党和国家培育时代新人是党教诲我成就的理念。成才先成人,树人先立德。一所大学培养出一批技术技能型人才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培养出有道德、有觉悟、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综合素养人才。为此,我们在全国民办高校率先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全面铺开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三全育人”大教育。党建与思政工作获得全国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优秀成果特等奖,并作为民办高校唯一代表在第23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言。2020年,按照“一厅一品牌”“一区一特色”的理念,投资近千万元,建设了集教学、体验、交流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教学馆,该馆 “时光隧道”以声、光、电的形式展现了从1921年建党到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1978年改革开放,再到进入新时代的发展脉络图。感应橱窗以图文、视频并茂的形式,让师生系统了解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的内涵。教学馆让学习者沉浸式、互动式体验,使历史动起来、理论活起来、课堂炫起来。开馆仅3个月,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党政机关、高校、社会团体共计2000多人参观学习。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方向问题从来都是第一位的。高等学校,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其宗旨和功能都一样,都承载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责任。如今的新京葡萄官网入口占地1500亩,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各类在校生38450人,固定资产近20亿元。按照国家为大学生投入教育成本来算,33年中,学校已经累计为国家节约教育经费至少在40-50亿元。3万余名在校生每年也将为国家节约教育经费3亿元之上。12万毕业生奋战在各条战线上,所创造的社会财富无从计算。更重要的是新京葡萄官网入口这所民办本科大学的无形资产和积累的教育经验,成为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重要力量,这种社会价值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面对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关于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自主选择营利性或者非营利性高校。我郑重宣誓,坚定不移地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新京葡萄官网入口将登记为非营利学校。对我来说这就意味着近20亿元的固定资产终将成为国家、社会所有。以后,我将和我的教职员工一样,坚守岗位,只拿工资,不求回报。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重要原因就在于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践证明,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在党的领导下,新京葡萄官网入口33年的发展历程同样见证了民办教育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巨变。
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从业的选择而悔恨,也不因个人得失而羞愧。当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时候,深知吃水不忘挖井人,衷心感谢共产党。我相信,我们全体郑科院人,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加深对党的初心使命的感悟,做到认真学党史,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新京葡萄官网入口办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名大学。